一、开展“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突出肥料、农膜、农机具及零配件等重要品种,重点查处农资生产销售中的假冒伪劣、价格违法、缺斤短两等坑农害农行为。
二、实施“合同帮农”行动,推行香菇、泡泡青等合同示范文本,促进订单农业发展。
三、实施“电商助农”行动,培育发展农村电商主体,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推介地方名优特产,发展农产品网上贸易,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四、积极申报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扶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商标富农”。
五、实施品牌强企工程,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品牌精准培育工程,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库,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争创省域公共品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六、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提升涉农专利质量。
七、推进农业市场主体发展,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请注册。
八、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争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九、畅通消费者维权投诉渠道,认真受理农资投诉案件,加强农资消费引导,及时发布农资消费警示,切实维护农民农资消费合法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