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关切 > 工作动态
科普专栏︱市场监管总局揭秘保健食品骗局 发布日期:2020-09-18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审核:徐家欢 字号:[ ]


喝鳄鱼饮品能治好肿瘤,小分子肽食品能治百病,神秘功能水可以治病、压片糖果能抗癌……近年来保健品行业乱象横生,一些不法分子假借“高科技”“新概念”“中西合璧”等套路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利用会销、网销、登门、微课堂等手段,对目标人群设下“精准骗局”,将一些受害者的养老钱、治病钱一点一点地掏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了100个典型案例,种种保健品骗局一一浮出水面。

神药广告吹上天,没有治不了的病

保健市场乱象症结在于近年来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屡禁不止,甚至吹嘘成神药欺诈消费者,导致有的患病老人误信后擅自停药,把保健品当药吃。欺诈和虚假宣传是一个社会顽疾,取证难、认定难,如果社会各方综合治理缺失的话,很难对其形成可持续的整治清理。

骗术一:新奇特,鳄鱼血能治病

鳄鱼血能杀死肿瘤细胞,甚至艾滋病病毒?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发现,为了推销所经营的鳄鱼食品饮品,北京一家公司对外打出与事实不符的广告宣传语:“鳄鱼终生不得癌症,其血液中血红蛋白氨基酸链有着非常奇特的结构,携氧能力超过其它动物的100倍以上,血液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超氧化合物、歧化酶和一种超级缩氨酸,对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抑制和灭杀能力”“鳄鱼血清可以杀死艾滋病病毒”等。

骗术二:高科技+中医,KI多醣体“中医治未病 慢病康复”

上海市一家公司宣称其产品能够调理好癌症,该公司通过经营场所的广告牌、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刊、宣传折页、公司月刊等途径发布公司以及经营产品包括KI多醣体(固体饮料)、利来粥(固体饮料)以及KI谷蔬全餐(固体饮料)的宣传广告,并在食品广告中宣称产品具有“活化免疫细胞,能够促进免疫系统正常化”、“中医治未病 慢病康复”、“KI多醣体能深度解肝毒,活化干细胞,让肝细胞再生所有慢性肝病包括乙肝大小三阳、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肝腹水、肝癌都有调理好的成功案例”等疾病预防、治疗的功能。在宣传中使用最高级用语、产品在未取得专利权的情况下,在广告中谎称取得配方专利权等,广告宣传内容多处存在虚假宣传,与公司及产品实际情况不符合。

骗术三:敢忽悠,普通食品家纺家电能治肿瘤

江苏省连云港的有关执法部门对一家家纺用品经营部现场检查时发现,其正在组织老年人进行体验营销,并宣传自己所售的产品具有疾病治疗功能,比如能够舒筋活血、镇痛化瘀、清洁血液血脂、改善前列腺、减缓痛风症状、改变风湿类风湿病变、治疗肿瘤等,而实际上,该经营部销售的产品既不是医疗器械也不是药品,均为普通家纺用品或家用电器产品。

浙江丽水的一家食品商行,硬是把一种属于普通食品的压片糖果忽悠成具有抗癌、抗衰老、抗病毒、抗辐射、平衡血脂血压等功效的神药,当事人锁定老年人为目标客户,以举办促销活动且有免费礼品为诱饵,分批次先后诱使105位老年人到该店经营场所接受宣讲。通过现场播放加密视频,宣称天舟卫士牌葡聚糖压片糖具有抗癌、抗衰老、抗病毒、抗辐射、平衡血脂血压等功效,以现场会议推销的模式进行上述产品的宣传销售。经调查,这种葡聚糖压片糖属与普通食品,并非“保健”品更非药品,不具备商家上述宣传功效。

骗术四:玩概念 小分子肽可以抑制癌细胞治百病

海南一家公司所经销的(富迪)小分子肽是固体饮料的食品产品,其推销员苏某推销时则宣称“这个产品是食品,不是药品,是凌驾于生命之上的细胞营养食品。(富迪)小分子肽可以抑制癌细胞。几乎所有的病,都能用这种小分子肽进行治疗”。同时,推销员苏某还举了一个白沙癌症患者花3000元购买富迪小分子肽产品的例子。该公司宣传食品(富迪)小分子肽(固体饮料)能治疗癌症,并治疗百病,但未能提供任何证明材料,其也承认销售的产品为一般的食品类产品。

保健食品只有这27种功效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1.增强免疫力10. 改善睡眠19.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
2. 辅助降血脂11. 促进泌乳20. 祛痤疮
3. 辅助降血糖12. 缓解体力疲劳21. 祛黄褐斑
4. 抗氧化13. 提高缺氧耐受力22. 改善皮肤水分
5. 辅助改善记忆14.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23. 改善皮肤油分
6. 缓解视疲劳15. 减肥24. 调节肠道菌群
7. 促进排铅16. 改善生长发育25. 促进消化
8. 清咽17. 增加骨密度26. 通便
9. 辅助降血压18. 改善营养性贫血27.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

保健食品欺诈常用3大骗术

据《生命时报》文章, 当前,保健食品的“骗术”不断升级,已让人们防不胜防。

1从明星到专家,广告宣传隐蔽化

案例:65岁的张彩丽是多年的高血压患者,有一次碰到人上门推销降压保健品。年轻人指着产品包装上的头像说是上海有名的高血压专家、中科院院士,这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张阿姨买了一盒,刚吃两天就觉得血压降了。于是她停掉其他所有药,只吃这一种。可一个月后,她突然晕倒在家。医生说,这种保健品其实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先前的“好转”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那位院士则是查无此人。

防骗指南

第一,如果“专家”没有具体单位,只是概括为“知名老中医”、“两院院士”等就不要相信。对有单位的专家,应通过114查找其所在医院、研究所的电话,确认是否是真实身份,核实产品是否与其有关。

第二,尽管老人阅历丰富,但年轻人思维更理性、知识面更广,不妨让他们帮忙分辨。记住,做儿女的都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他们不会为了省钱而不许你买保健品。

2从优惠到免费,赚钱方式长期化

案例:家住山东的胡仙花(化名)今年80岁了,腿疼了有二十多年。去年,她所在的北山社区开了一家保健品店,组织社区老人参加“免费腰腿痛讲座”。讲座后,有“专家”现场义诊,给老人测了骨密度,还发了一盒猴菇饼干和几粒“软骨素片”。自此,胡奶奶每天8点准时到店听讲座,并往家里拿一些送的保健品、膏药。起初免费的东西,后来变成收费。短短两个月,她就花了几万元。儿女们劝了又劝,胡奶奶仍不觉得受骗:“那么贵的饼干和产品都舍得送,怎么可能是骗子?”

防骗指南

贪小便宜是人性的弱点,特别是我国老人从计划经济时期走来,政府对社会的掌控力强,社会关系相对简单,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倾向于相信他人。但老人应该记住,“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往往会吃大亏,不要被小恩小惠左右。

学习健康知识要通过正规途径,不要道听途说;学会识别保健品宣传功效的真假,明白保健品只是食品,没有确切的疗效。比如“软骨素片”能提高骨密度,但不一定能治好膝关节疼痛。提高骨密度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晒太阳、多喝牛奶等,并不是非要依赖保健品。

3从推销到亲情,诈骗方式感情化

案例:上面案例中的胡奶奶自从买了第一盒产品,就有一个自称小李的人与她专门“对接”。小李特别会哄老人开心,不管心情多差,只要接到她的电话,老人瞬间眉开眼笑。今年大年初一,小李一早就登门拜访,挽着老人的手,说着贴心的话。胡奶奶的女儿苦笑着说:“这个小李,对我妈比我这个亲闺女还亲。那些肉麻话,我真说不出口。怪不得我总是劝不动我妈。”

防骗指南

首先,子女要怀着保护老人的心态,不要指责,多加安慰。其次,好好反思,自己是否只会训斥老人,却没花时间关心他们的病痛;是否只知道甩出一句“去医院”,却没有亲自陪着他们。儿女要把主动权抢回来,带爸妈定期体检,主动给他们买健康食物,并把医生的指导写下来,贴到爸妈家里。

更重要的是,子女们要帮老人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给予充分的安全感,他们才不会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

最后,儿女的劝说常会激起老人的逆反心理,而老人更习惯听取同辈人的意见,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这时不妨借助其他长辈的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