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4-03-04 16:30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审核: 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号:[ ]

      一、评估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本次中期评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湖北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各项部署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安排,认真对照《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评估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情况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情况。评估工作有以下三方面突出特点:

一是精心统筹部署。市局主要领导要求做好“十四五”中期评估,局党组专题研究了评估工作,并集体审定了《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积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听取了规划实施情况的汇报。

二是组织规划有序。成立《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小组,形成了以主要领导总督办、分管责任领导总抓、牵头科室总协调、责任单位尽职配合的工作机制。评估工作分为三阶段,前期初步评估,4月17日在全系统启动《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以牵头科室为单位开展调研,全面收集汇总《规划》主要指标、任务和行动进展情况,形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中期深化评估,结合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调查研究工作,瞄准重点发展方向,聚焦业务难点,摸清业务短板,进一步完善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和举措,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进行完善,确保中期评估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市场监管工作的有效思路;后期跟踪评估,结合《规划》和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性开展评估追踪工作,确保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三是各方积极参与。全系统各单位密切配合,完成了各自承担的评估任务。目前,已完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二、主要目标任务进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局的正确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认识,以“一个市场、两个强市、三个监管、四大安全”为抓手,加快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全市系统共同努力,《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和主要任务总体进展顺利,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很多方面好于预期。

(一)主要指标完成良好

《规划》确定的13项主要指标中,有10项提前完成或达到中期进度要求,占全部指标的的76.9%,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符合预期。

1.市场发展类指标1号、2号)快于时间进度。2021-2022年全市市场主体数已累计达到27.3万户,已提前完成累计24.2万户的目标,2023年上半年预计将达到29万户。广告经营单位2021-2022年累计达到1721户,快于进度要求,2023年上半年预计达到1830户。评估结果表明我市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为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2.品牌发展类指标3号、4号、5号、6号)总体良好。有效注册商标量2021-2022年累计达到1.9万件,已提前完成累计1.8万件的目标,2023年上半年预计达到2.1万件。地理标志商标量2021-2022年累计达到12件,基本符合进度。驰名商标因申报标准高,企业端培育时间长,目前正在推进中。每百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021-2022年累计达到0.42件,已提前完成0.38件的目标,预计2023年上半年达到0.46件。评价结果表明,我市品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发展动力强劲。

3.质量发展类指标7号、8号、9号、10号、11号)好于预期。向企业大力宣贯卓越绩效模式,2021-2022年累计宣贯达到220家企业,已提前完成累计100家的目标。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021-2022年累计达到35项,符合进度要求。制修订地方标准2021-2022年累计达到8项,已提前完成累计8项的目标。认证有效证书2021-2022年累计达0.39万件,因证书存在3年有效期,故存在浮动空间,进程有待推进。长江质量奖有待突破,企业质量品牌工作方面需要更加有效的积累。评价结果表明,我市质量基础体系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4.民生保障类指标12号、13号)全部达标。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2021-2022年均为100%,超过99%的年均目标。药品监督抽检及评价性抽检合格率2021年为99.6%,2022年为100%,均达到大于等于98%的年均目标。评价结果表明,食品、药品民生保障类监管更加精准。

(二)主要任务和重大行动进展顺利

1.市场准入环境更优质。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完善服务市场主体“店小二”功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多措并举培育、发展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顺利完成疫情大考,各类市场主体实现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1)准入更便利全面落实市场主体准入负面清单,做好“非禁即入”的开放化经营环境。打通相关部门数据关卡,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0.5个工作日、0费用”办结常态化。推动镇级受理,县级审批,下23个高频事项,一事联办覆盖77个行业,大幅降低企业开办时间成本有效推进跨区域、跨省通办,依托“襄十随神”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跨域通办的绿色通道,并先后与河南省信阳市、桐柏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数据推送、信息共享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为跨区域市场监管打下基础。

2)准营更宽松。着力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扩大告知承诺改革事项清单范围。落实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对一批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对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直接取消或改为备案。全市证照分离改革事项达到131项,“一业一证”改革深入推进,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高效联动和集成服务,紧扣“高频”和“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两大主线扩充改革目录至33个行业领域。有效破解“准入易、准营难”问题。

3)退出更高效。建立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实现市场主体极简注销。注销登记公示时间从之前的45天压缩到20天,简易注销适用范围从6类增加到8类。推行“证照同销”,实行“1+N”集成注销,彻底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的问题。

4)发展更舒心。分型分类分时段,全力培育市场主体。聚焦创业需求较高人群和市场领域,营造浓厚兴商氛围。聚焦先进制造业、创新创造、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运用计量、认证认可、标准化服务和质量提升等职能,着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进“个转企”,引导“小进规”。聚焦为企纾困,综合运用股权出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为银行提供“白名单”等方式,为企业融资近150亿元。为暂时经营困难市场主体提供“休眠期”,为轻微失信企业提供,信用“重塑期”。有效提高市场主体存活率、活跃度,实现市场主体扩面提质。

2.市场竞争环境更健康。系统推进法治监管、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不断提升与大规模市场相适应的市场监管综合能力。通过规范监管,实现规范市场秩序的目的,2021-2022年,全市系统共查办案1515件,综合执法水平大幅提升。

1)市场竞争更公平。完善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以自查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对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及成员单位出台的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有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等进行评估,共清理涉及市场主体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1338份。强化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加强涉传线索研判和直销网点监管。

2)市场竞争更有序。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成效显著。随州市知识产权局先后被表彰为“百日执法行动”业绩突出单位、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示范建设单位,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有效遏制价格领域违法乱象,常态化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规范水电气等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行为,建立743户转供电主体清单,转供电违法加价行为呈逐年递减趋势。重点关注教育、医疗、物业、停车等民生领域价费行为,以“教育双减”、“医疗及防疫用品”、“物业收费”、“停车微腐败”等专项行动,督促各行业严格落实价格公示政策。新业态网络监管扎实推进,发挥网络市场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联合部门深入开展“网剑”行动,有效促进电商合法合规经营。引导企业守法重信,认真组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公示省级152家,市级214家。完善虚假违法广告协同监管机制,聚焦医疗、美容、药品、保健食品及投资理财、房地产等领域的广告乱象,强化虚假广告整治。

3)监管执法更规范。强化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法治监管能力全面提升。严格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多形式开展学法活动,提升系统干部学法用法意识。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线下办案为非法,线上办案为必然”理念,实现协同执法办案工作100%线上办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

4)监管手段更科学。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拓展部门联合监管范围。2021-2022年,全市共创建双随机任务611项,其中联合任务199项,联合抽查比例达32.6%。探索推进“双随机+信用”监管,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信用公示系统的应用,截至2022年底,全市协同监管平台共建立单位用户85个,归集信息总量180余万条,其中行政许可4.2万余条,行政处罚信息1732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持续完善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入推进“三网一中心”应用提供支撑。强化大数据赋能,通过数字化监管平台运用,实现业务流程聚合,有效节约监管资源,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3.市场消费环境更安心。牢牢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拉紧以企业责任为主体、属地管理责任为依托、监管责任为保障的安全责任链条,以风险防控为主,常态化监管和专项行动互为补充的监管格局日益完善。

1)食品安全监管更严实。健全食品安全领导、协调、保险机制。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分担落实机制,全面高效推动“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全市1.5万家食品主体,已由2000余名干部包保。扎实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各类专项行动,强化校园及周边、农村食品安全、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等重点领域问题治理。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十佳示范店”评选活动,打造小作坊提质壮大样本。聚焦社会关注的热门食品门类和网红餐饮单位,开展“你点我检”食品抽检工作,回应群众关切。

2)药品安全监管更精细。严格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行为,推动流通、使用环节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强化疫苗流通监管,对辖区内疫苗接种点实行全覆盖检查。借力大数据,研发“随州市化妆品互联网大数据检测系统”,重塑妆品线上监管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器械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推进医疗器械分类管理。

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更有力。发挥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各级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相关行业部门管理职责,齐抓共管格局有效巩固。完成“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结合“四大排查”行动等,有效保障了全市1.8万台(套)特种设备,30万余只气瓶和485千米压力管道的安全。

4)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完善。健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坚持监督排查、压实主体责任和质量提升同步推进。突出危险化学品、消防、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防疫用品、儿童和学生用品等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危化罐式车逐台监督检验,有效服务特色产业发展。

5)消费维权体系更健全。持续加强消费维权部门联动,开展“放心消费在随州”系列活动,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提升消费维权数据分析能力,服务重点领域监管工作。建立“双催办”工作制度,推进“诉转案”工作,消费维权效能显著提升。2021-2022年,高效处理消费者投诉4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00万元。

4.质量品牌支撑效能更显著。以助推本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完善质量基础体系、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布局,打造质量发展高地。

1)质量提升工作全面开展。依托“万千百”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企业卓越绩效模式宣贯。重新起草并出台《随州市编钟质量奖管理规定》,重点开展编钟质量奖评选工作,树立地区企业质量标杆。重点开展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工作,以“两香一油”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2)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稳步提升。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靠前指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挖掘、培育。开通绿色优审通道,帮助企业大幅缩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组建行业协会和行业运营中心,引导行业积极发展。

3)质量基础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有效提升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技术供给,结合特色产业,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完善我市标准化体系。以市政府名义出台《随州市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指导专汽等领域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2021-2022年,完成3个省级标准化项目创建工作,成功申报2个省级及以上标准化试点项目,启动第一批5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新建改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0余项,更好地满足了全市民生计量、法制计量以及各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发挥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作用。实施“1+4”检验检测发展规划,以专汽和香菇产业为重点,推进“省级食用菌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和“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验收工作。

4)积极推进广告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广告经营主体,夯实广告产业发展基础。健全整治虚假广告联席会议机制,初步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广告市场共治新格局。

5.市场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更完善。以打造一支有信仰、有眼界、有能力、有干劲的现代化市场监管干部队伍为目标,坚持严管、厚爱、培优,系统干部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1)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党建促作风、行风,打造“监管铁军  服务标兵”党建品牌,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实施“铸魂、固本、守正、提能、暖心”五大行动,一体推进“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工作。结合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融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2)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落实落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搭建立体化教育平台,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综合培训,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大幅提升。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队伍深度融合。

3)持续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环境建设。搭建新媒体宣传平台,围绕时代之声,立足监管职能,积极开展政策、科普、监管宣传,提升社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认知度。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舆情的引导、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营造正面理性的舆论环境。

三、《规划》实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全面评估表明,《规划》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系列阶段性成果。同时,市场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一是市场主体发展结构不优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市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2.7%,企业占市场主体总量15.5%,市场主体结构有待优化。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和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力度。二是“放管服”改革仍需持续深化。对标全省最优,我们的商事制度改革覆盖的行业领域还不够广、推进力度不够大。营商环境有待持续优化,群众兴商办企业氛围不够浓厚,创业活力得不到充分释放。三是多元共治工作格局不够完善。当前市场主体规模大、活动范围广、新业态层出不穷。相关部门之间和市、县、乡市场监管层级之间的联动配合、市场主体自治管理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仍有不足,使得市场监管领域风险防控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四是质量品牌工作有待突破。全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优势、轻整体的情况,多集中在专汽、食用菌等传统优势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有待优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优质服务供给不足,省级企业质量品牌创建有待实现质的突破。五是基层监管综合效能有待提高。市场监管基层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人员能力不足、执法基本保障不足、履职风险增加等问题突出。要以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监管效能,确保各项监管政策落地落实。

四、推动《规划》落实的对策措施

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和新的发展要求,《规划》后半段实施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与随州市总体规划的配套落实。聚焦市场监管现代化总要求,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总抓手,加强“三个建设”(即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建设),建好“两大体系”(即质量基础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用活“三个监管”(即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抓好“四件大事”(即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坚持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两手抓,加快提升市场监管系统化、集成化、协同化水平,营造更加公平、透明、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随州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企业生命全周期,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1.严格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探索推广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工作。拓宽“掌上办”“网上办”服务,深化“一照多址”改革,推行“一键通”变更、“一诺通”准营、“一码通”应用。推进电子证、照、章、票等跨层级、跨领域、多场景应用。提高注销便利化水平,实现普通注销登记全程网办、简易注销登记材料零提交、强制注销流程更完善。

2.优化市场主体培育服务。确保惠企政策全面落地落实。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根据行业类型、经营规模、经营特点等,实行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措施,提升其可持续经营能力。提升“小个专”党组织覆盖面和组织力,已实现全市47个监管所党建工作服务站全覆盖,继续推动实现党的工作在“小个专”全覆盖。

(二)坚持强化监管,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要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有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完善系统内执法协调机制和部门间、区域间联合执法机制,合理统筹使用执法资源,提升综合执法成效。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和涉传线索摸排。充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统筹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新增政策措施实行全覆盖审查。加强重点领域价格监管,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持续推进涉企收费治理。加强知识产权专项执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培育储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业人才,加强海外知识产权服务维权。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行为,以定向和不定向网络监测,加强违法行为线索摸排。强化合同格式条款监管,推广应用合同示范文本。强化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督促指导广告发布单位严格落实广告发布审查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健全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机制,加强质量技术服务监管。加强民用“三表”、出租车和加油机计价器等重点领域计量监管执法,

(三)坚持四个最严,保障安全舒心的消费环境。“三品一特”监管工作,环节多、主体多、风险点多,是事关民生必须抓好的“四件大事”。要坚持压细主体责任,深化数字赋能,以示范引领创建,系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监管执法效能。

1.推进食品安全战略。落实市县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用好“两个责任”机制,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深入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规范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经营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系列整治行动,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防控体系,推进风险分级管理和闭环管理。突出重点品种抽检,稳步实现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每年5批次/千人目标。深化“鄂食安”平台应用,推进“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

2.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运输、使用环节。加强疫苗、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等高风险品种的监管。完善药品监督抽查工作,对械化企业实行“清单式”监管。拓展自研网络监管平台功能,加强网络违法行为的监测。深入开展对网络违法违规销售售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专项整治行动。

3.强化特种设备监管。健全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完善全链条监管制度,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坚持“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特种设备综合治理能力。

4.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聚焦重要工业品、重点消费品及涉及公共安全、民生等重点领域,统筹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专项整治、监测评估等手段,构建覆盖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打好十类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排险除患”攻坚战。

5.升级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深化消费者投诉在线和解平台运用,加强消费投诉数据分析,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报告。深入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在随州”活动,推动创建活动向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延伸,培育创建一批示范商户(街区、行业、维权站)。推进12315热线和平台一体化建设,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标准化、社区化便民化、品牌化建设。

(四)坚持系统推进,打造质量品牌发展高地。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质量基础体系。

1.深入实施“万千百”质量提升行动。在重点行业和企业中大力推行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员制度。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

2.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健全质量激励政策,开展好“编钟质量奖”评选工作,树立行业质量标杆,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参加“长江质量奖”“湖北精品”评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推进品牌培育工程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凝聚品牌建设合力。聚焦现代农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培育涉农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引导企业开展海外品牌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积极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广告产业发展,推动广告产业与随州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推随州品牌建设。

3.加强知识产权创新和运用。完善知识产权引导扶持政策。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靠前指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挖掘、培育。开展规模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清零工程,开展堵漏行动,及时督导发明专利权利人按时缴纳年费维持专利权。开通绿色优审通道,帮助企业大幅缩短发明专利授权周期。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4.完善质量基础体系。强化标准引领,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认真贯彻落实《随州市标准化奖励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深入行业领军企业及新技术新产业实体,引导推进知识产权和标准的协同创新。加快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服务业、计量技术机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提升认证检验检测工作水平,推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聚焦随州“2236”产业集群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布局,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服务效能。确保“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顺利验收,完成“省级食用菌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湖北省专用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风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汽车内饰检测中心筹建工作。积极推进“湖北省危化品常压容器(罐体)质检中心”、香菇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急救援装备和信息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

(五)坚持提效提能,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在新格局下,要构建以法治监管为根本、信用监管为基础、智慧监管为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注重协同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1.加强法治监管。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强化执法监督,推进市场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监管执法全程可留痕可追溯。加强行政应诉工作,有效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推进普法与执法相结合。注重包容审慎监管,完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清单。

2.推进信用监管。拓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全覆盖、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完善抽查事项清单,更好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在重要领域逐步推广,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深化“双随机+信用”监管,实现精准监管、高效监管。完善信息归集公示机制,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加强市场主体诚信文化建设。

3.强化智慧监管。深化数字思维,推进“三网一中心”运用全覆盖,完成智慧监管在市场监管所的常态化应用。建设联通市县、一屏全览、综合展示的数字化可视化平台,打造联通市县所的市场监管“驾驶舱”。

4.增强协同监管。深化市县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健全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助、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实施市场主体责任清单管理,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推动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多元共治格局。

5.提升队伍履职能力。党建与业务双驱动,打造政治过硬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市场监管队伍。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按照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深化岗位练兵比武和技能竞赛,推进专家库、人才库建设。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增强基层监管硬件设施支撑,开展星级市场监管所示范创建与等级评定工作,明确基层所职责定位、明晰职责边界。推进市场监管所业务岗位全覆盖线上培训,补齐基层监管人员业务能力短板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和新闻舆情领域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增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宣传大阵地,营造人人都是“宣传员”氛围,打造集合惠企政策、监管科普、维权指引、服务咨询、企业示范引领为一体的立体化宣传平台。不断丰富宣传形式载体,增强市场监管声音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附表: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附件

    随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

“十三五”末

目标

2021年

2022年

2021-2022年均或累计

完成程度

完成进度

进度评价

2023年上半年

属性

1

全市市场主体数(户)

217825

242854

237837

273104

273104

112.5%

220.9%

快于进度

290000

预期性

2

广告经营单位(户)

1257

2250

1482

1721

1721

76.5%

46.7%

快于进度

1830

预期性

3

有效注册商标量(件)

12868

18000

16000

19000

19000

105.6%

119.5%

快于进度

21000

预期性

4

地理标志商标量(件)

11

17

12

12

12

70.6%

16.7%

基本符合

12

预期性

5

驰名商标

18

20

18

18

18

——

——

慢于进度

18

预期性

6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6

0.38

0.33

0.42

0.42

110.5%

133.3%

快于进度

0.46

预期性

7

宣贯卓越绩效模式企业(家)

25

100

40

220

220

220%

160%

快于进度

246

预期性

8

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项)

33

38

33

35

35

92.1%

40%

符合进度

35

预期性

9

制修订地方标准(项)

6

8

6

8

8

100%

100%

快于进度

8

预期性

10

认证有效证书(万张)

0.38

0.57

0.17

0.39

0.39

68.4%

5.3%

慢于进度

0.46

预期性

11

长江质量奖(项)

0

2

0

0

0

——

——

慢于进度

0

预期性

12

食品评价抽检合格率(%

98

99

100

100

——

——

——

符合进度

100

预期性

13

药品监督抽检及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98

98

99.6

100

——

——

——

符合进度

100

预期性


注:1.完成程度:指标完成程度=(指标实际值/标准值)*100%,表中完成程度均以2022年数据计算;

2.完成进度:指标完成进度=(实际增加幅度/计划增加幅度)*100%,表中完成进度均以2022年数据计算;

3.进度评价分为五类:提前完成(>100%),快于进度(>40%),符合进度(等于40%),基本符合(接近40%),慢于进度(<40%)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